近日,伴隨著秋意漸濃,我市各色瓜果蔬菜陸續成熟并大量上市,新鮮成熟的火龍果在各大水果攤位上十分惹眼。 南方有嘉果,玫瓣裹雪影;瘕埞堑氐氐赖赖臒釒,過去,火龍果在北方種植是無法想象的。隨著我市農業科技特別是智能溫室技術的進步,火龍果突破地域限制,在我市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據了解,火龍果在三門峽實現南果北栽已有多年,目前,我市各個火龍果大棚的火龍果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一場秋雨過后,湖濱區磁鐘鄉趙家后村空氣清新,氣溫涼爽。9月9日,記者來到位于該村的火龍果種植大棚,只見一簇簇藤蔓上墜著沉甸甸的火龍果。果農們拿著剪刀提著筐,有條不紊地采摘果實,果園里一派豐收的景象。 三門峽豐禾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在三門峽火龍果種植方面走在前列。2016年,他購入成品火龍果苗木回來種植,從施肥到授粉,他認真學習這些專業技術,利用溫室大棚和各項科技設備,解決了火龍果苗木不適應三門峽地區氣溫、土壤、濕度等一系列問題。在年復一年的摸索實踐中,原本生長在熱帶的火龍果在三門峽土地上牢牢扎根,并結出累累碩果。 “成品苗木發貨,當年掛果。”張振為陜西的種植戶打包好一捆捆火龍果苗木,準備發貨前,他高興地給貨物拍了照并發了微信朋友圈。據他介紹,如今,不僅成品火龍果進入銷售旺季,從各地趕來采購火龍果苗木的客商也是絡繹不絕。成熟的火龍果除了供給當地的商超外,游客采摘也是一個重要的銷售途徑。當天,記者就看到不少來趙家后村火龍果種植大棚采摘火龍果的游客,他們三五成群,穿梭在果園里,一邊品嘗著火龍果,一邊嘖嘖稱贊。 “如今我們已經掌握了源頭技術,培育的苗木銷往省內外各地。時常有團隊前來學習技術和采購苗木,今年以來,我的4個大棚總產火龍果量5萬斤左右,培育種苗3萬株。”張振告訴記者。目前,他已建了16個大棚,每個大棚占地一畝,每畝地年產1萬斤左右,產出的火龍果除了供給商超、水果店外,還吸引了許多上門的訂單。 據了解,被譽為“甜蜜炸彈”的金都1號紅心火龍果是我市種植的主要火龍果品種,該品種皮薄肉厚汁多,相較于其他品種的火龍果味道更足,甜度更高。另一種被稱為“蜜玄龍”的火龍果汁水更足,有淡淡的玫瑰味,經濟效益高,適合推廣種植。 張振表示,火龍果還是一種無須防病治蟲的果樹,從開花到果實成熟均無須噴灑任何農藥。下一步,他準備引進黃皮火龍果,相較于紅皮火龍果,它的口感更清甜爽口,只是種植養護難度更大。“火龍果屬于仙人掌科,生長能力強,我們當地的水源條件好,土質不錯,沒有污染源,可以種出口感更好的火龍果。”張振信心滿滿地說。 |
南果北栽 火龍果“甜蜜出圈”
本報記者 吳若雨
來源: 發布日期:2023-09-11 打印

- 上一條:市人大代表宋振廷:做好群眾和企業的知心人
- 下一條:小記者走進心理行為中心